一、核心优先级规则概述
中国移动流量套餐的优先级排序遵循”时效性越强越优先”的原则,主要分为12个等级:
- 时间定向短时流量(小时包/日包)
- 业务定向流量(如视频定向包)
- 统付类流量套餐(企业统一支付)
- 分时流量(假日包/闲时包)
- 区域定向流量(校园/地铁流量)
- 国内包月通用流量
- 结转流量(上月剩余)
- 套外流量包
- 季度/年度流量包
- 达量限速套餐
二、流量套餐分类解析
- 业务定向流量:按合作APP数量排序(越少越优先)
- 区域定向流量:按覆盖范围排序(越小越优先)
- 时间定向流量:按剩余有效期排序(越短越优先)
通用流量使用规则中,上月结转流量优先于当月新购流量,主套餐流量优先于叠加包。对于5G用户需注意:单模5G流量(SA模式)优先于通用网络流量。
三、特殊场景使用规则
家庭共享场景中,成员需先消耗个人套餐流量,再使用共享流量。若同时存在多类型共享流量,优先顺序为:多终端共享>家庭共享>爱家V网共享。集团客户套餐优先级以协议约定为准,普遍高于个人套餐。
日租型套餐作为保底方案,其优先级低于所有包月流量,仅在通用流量耗尽后启用。达量限速套餐在触发限速前按标准优先级使用,限速后自动转为低速通道。
四、使用建议与总结
建议用户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流量使用:① 优先消耗短期定向流量;② 定期查询结转流量有效期;③ 家庭共享用户设置主副卡使用顺序。实际使用中可通过10086查询实时优先级,特殊套餐需以业务协议为准。
综合来看,移动流量优先级体系以”定向>时效>区域>通用”为基本原则,用户应根据消费习惯选择套餐组合,避免高优先级流量过期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