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名开通的增值服务
多名用户反映未主动申请5元短号套餐却被持续扣费,短信记录显示被自动加入短号集群网,扣费周期长达数年。这种未经明确授权的增值服务开通,往往通过系统默认勾选或隐性绑定实现,用户需定期核查账单才能发现异常。
二、套餐升级诱导消费
针对坚持使用低价套餐的老用户,中国移动通过高频次电话营销施压:
- 10085客服以「回馈老用户」名义频繁致电
- 套餐升级话术从优惠诱导转向资费威胁
- 用户拉黑客服电话后更换新号码继续推销
这类行为实质是通过服务骚扰倒逼用户放弃低价套餐。数据显示,5元套餐用户年均消费仅为基础话费+通话费约154元,远低于现行最低29元套餐的348元年消费。
三、模糊宣传误导用户
广告宣称「月租5元享188G流量」存在重大歧义:
- 实际月租需叠加「活动话费」额外充值
- 定向流量使用范围未明确标注
- 套餐取消规则隐藏于二级页面
有用户办理所谓「5元5G流量包」后,实际扣费达30元/月,且未用完流量不予结转,与电话营销承诺严重不符。
5元月租卡已成为中国移动用户投诉重灾区,其收费陷阱主要体现在服务绑定隐蔽性、套餐升级强迫性、宣传条款模糊性三大维度。建议用户通过运营商APP每月核验增值业务,对陌生营销电话保持警惕,必要时开通防骚扰服务拦截推销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