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费用:低价背后的多重收费陷阱
移动19.9元流量卡常以”首月9元激活”等话术吸引用户,实际隐藏三类附加费用:
- 激活服务费:部分卡需额外支付9-19元开卡费
- 套餐外收费:通用流量耗尽后按1元/GB计费,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
- 增值业务扣费:默认勾选视频会员等附加服务,月均多扣9-15元
二、流量限制:虚假宣传与实际使用落差
标称的200G流量中,真实可用通用流量仅占20%-30%:
流量类型 | 占比 | 使用限制 |
---|---|---|
定向流量 | 70% | 仅限指定视频APP |
闲时流量 | 15% | 0:00-8:00生效 |
通用流量 | 15% | 超量后限速至128kbps |
三、合约与续费:难以逃脱的长期绑定
低价套餐常附带6-12个月合约期,违约需赔付已享优惠的50%。优惠到期后自动升级为39元套餐,用户需主动续约才能维持低价,但续约成功率仅23%。
四、信号与归属地: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异地卡占比达65%,导致客服沟通困难、补卡需返回归属地办理。实际测速显示,非中心城市区域网速下降42%,地下室等场景断网率达78%。
选择低价流量卡需警惕三大核心指标:是否标注”长期套餐”、通用流量占比是否超30%、违约金条款是否合理。建议优先选择可自主续约、归属地明确且支持通话功能的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