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矿木马的流量特征识别
挖矿木马通过加密通信、高频网络请求和特定协议端口保持与矿池服务器的连接。典型特征包括:
- 持续占用3380、5555等非常用端口
- 与门罗币矿池地址建立长连接(如nicehash.com)
- 流量载荷包含“xmr”、“monero”等关键词
攻击者常采用HTTPS或WebSocket协议加密通信流量,并通过伪装成正常HTTP请求规避检测。
二、流量监测与异常行为分析
有效的监测体系需结合被动采集与主动分析:
- 部署流量镜像设备捕获全量网络数据
- 使用netstat/ss命令检查异常连接
- 分析DNS查询日志识别矿池域名
建议设置CPU占用率动态阈值(如单进程>70%持续5分钟),结合网络流量基线建立多维告警机制。
三、硬件资源优化策略
针对已感染设备需执行资源回收与防护加固:
- 终止占用CPU超过80%的异常进程
- 限制关键系统目录的写入权限
- 配置cgroups实现CPU资源配额管理
同时应更新SSH/RDP等服务的认证策略,修补永恒之蓝等高危漏洞。
四、典型案例分析
某企业服务器持续出现CPU满载但无对应进程显示,经排查发现:
- explorer.exe进程发起异常矿池连接
- %APPDATA%目录隐藏672MB恶意文件
- 计划任务设置开机自启动
通过对比正常系统哈希值,定位被篡改系统文件并恢复,成功降低35%的CPU负载。
构建完善的矿卡流量监测体系需要网络层、系统层和安全工具的多维联动。建议企业部署基于AI的异常流量检测系统,建立动态资源分配策略,并定期开展挖矿木马专项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