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形消费与价格陷阱
标榜“月租9元”的套餐往往存在价格欺诈,首月优惠后次月起可能直接上涨至39元甚至59元。部分套餐在宣传中隐藏了强制叠加的增值服务费、话费保底消费等附加条款,用户实际支付费用远超宣传价格。
二、流量限制与虚假宣传
这类低价套餐通常暗含多重使用限制:
- 80%以上流量为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
- 每月使用超过20G即触发限速机制
- 有效期仅限首年,次年自动恢复原价套餐
更有商家将年流量包装成月流量,或使用物联卡冒充正规手机卡。
三、售后与注销难题
用户激活后常遭遇“申请卡号不符”的移花接木骗局,被迫接受更贵套餐。注销时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部分代理商直接失联,导致投诉无门。非正规渠道办理的套餐无法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四、如何识别正规套餐
特征项 | 正规卡 | 问题卡 |
---|---|---|
号码位数 | 11位手机号 | 13/19位物联卡号 |
功能支持 | 通话/短信/热点 | 仅限上网 |
套餐查询 | 运营商官网可查 | 第三方平台限定 |
建议优先选择月租29元以上的长期套餐,确认包含以下要素:运营商官方客服通道、无合约期限制、通用流量占比超70%。
9元套餐的“真香”表象下,隐藏着价格欺诈、流量虚标、售后缺失三重风险。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可验证的长期套餐,警惕“无通话功能”“超低月租”等诱导性宣传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