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流量额度
直播间常以「19元215G」「29元长期套餐」等标语吸引消费者,实际激活后流量大幅缩水。某用户购买移动卡后发现通用流量从215G降为80G,定向流量占比超过60%,且网速在特定阈值后会被限速至1Mbps以下。
- 广告宣称全国通用流量,实际包含大量定向流量
- 首月优惠后立即恢复原价,且未提前告知
- 流量有效期存在隐蔽限制,如「仅限夜间使用」
隐藏费用条款
近43%的投诉涉及隐性收费,某广电卡用户充值100元激活后,发现需连续10个月完成返现任务才能维持套餐价格,否则月租自动上涨至69元。
- 强制首充50-100元激活费
- 叠加基础服务费、卡板费等额外支出
- 未明示的违约金条款,停机仍扣费
注销限制陷阱
运营商通过「靓号协议」「合约期限」等条款限制注销,某移动用户激活后发现需满3个月才能销户,期间即使不用仍需缴纳最低消费。
- 合约期普遍设置6-12个月
- 注销需支付剩余合约期费用
- 线上渠道不提供销户服务
诱导额外消费
31%的投诉者遭遇二次消费陷阱,包括强制购买流量包、虚假「免费升级」等套路。有用户使用一周后被告知需充值200元续费,否则立即停机。
- 自动订阅增值业务
- 虚假「流量用完」提示诱导充值
- 以「保号」名义收取附加费
个人信息风险
非正规直播间存在信息泄露风险,有消费者仅提交身份证照片未成功购卡,却陆续收到12张不同运营商SIM卡,部分已被他人激活使用。
- 超范围收集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 用户资料被转卖用于批量开卡
- 未建立信息安全存储机制
消费建议
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核实直播间代理资质。激活前要求提供完整电子合约,特别注意:
- 套餐有效期及续约规则
- 违约金计算标准
- 定向流量适用范围
- 销户条件与流程
遭遇欺诈时可通过运营商客服、工信部12300网站、12315平台多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