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合约限制成为争议焦点
中国移动「5G畅想自选套餐流量包120元」因无法取消的问题持续引发投诉,消费者普遍反映在办理时未获知明确合约期限。有用户表示客服曾承诺“随时可取消”,但实际使用中发现套餐存在隐性在网时长限制,导致退订时被要求支付违约金或直接拒绝办理。
二、消费者投诉核心问题分析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案例显示,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营销话术与合同条款不符:推销时强调“活动结束后可取消”,实际捆绑12-24个月合约期
- 退订渠道失效:通过APP、客服等常规途径退订时提示“存在营销活动捆绑”
- 套餐恢复限制:用户无法改回原套餐,形成强制消费闭环
三、运营商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中国移动官方回复多采用“上报地市部门核查”的拖延策略,处理周期长达1-3个月。部分案例显示,即便费用调整后套餐业务仍显示有效,存在“假取消真扣费”风险。消费者需每月主动核查账单,维权成本较高。
四、有效维权路径指南
- 协商留存证据:要求客服提供合约书面条款,对通话进行录音
- 工信部申诉:通过12300公众号提交包含“强制套餐”“沟通未果”等关键词的申诉
- 违约赔偿计算:根据《电信条例》第三十二条要求运营商公示违约金计算方式
该争议暴露了电信行业合约套餐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建议消费者办理套餐时要求书面确认解约条款,遇侵权时优先选择工信部申诉渠道,该方式处理成功率达78%且平均处理周期仅3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