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与高额套餐陷阱
不法分子常以“绝对稳定不封卡”“超低资费无限通话”等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实际使用中,此类电话卡往往存在隐性收费,如高频呼叫费、管理费或自动续费陷阱,实际支出远超宣传价格。部分电销卡商还会夸大通话质量,隐瞒运营商监管政策,导致用户因高频外呼或投诉迅速被封号。
身份冒用与验证码盗取
诈骗者常冒充银行、运营商客服,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或“套餐升级”。在此过程中,他们会诱导受害者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或通过伪造系统升级界面骗取短信验证码,从而实施资金盗取或电话卡挂失转移。企业电销卡用户还可能因代理商资质不全,遭遇自称“官方合作方”的二次诈骗。
隐藏费用与合同条款欺诈
电销卡办理合同中常暗藏三大陷阱:
- 模糊收费条款:未明确标注激活费、坐席费,开卡后追加各类附加费用
- 自动续费陷阱:默认绑定长期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责任规避条款:将封号风险转嫁给用户,拒绝提供售后技术支持
信息泄露与法律风险
个人办理电销卡时提交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等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转卖,用于注册诈骗电话卡或网络账号。更严重的是,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租、出售个人电话卡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使用者将面临法律追责。
电销自办手机卡存在虚假承诺、资金盗取、合约欺诈等多重风险。消费者应优先选择运营商直营渠道,核实代理商资质并仔细审查合同细则。企业用户建议办理运营商白名单外呼卡,避免因个人卡归属权争议或法律连带责任引发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