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价套餐暗藏隐性收费
部分电销卡以“超低月租”“不限量通话”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通过激活费、管理费、高频呼叫费等方式叠加收费。有用户反映宣传中“每月58元优惠套餐”实际月均支出达300元,优惠条款需满足特定消费门槛才能生效。
- 套餐激活费:50-200元不等的一次性费用
- 月度管理费:10-30元/月的系统维护费
- 超频服务费:超出规定通话次数后按次计费
二、单卡陷阱与封卡风险
宣称“无需APP管理”的单卡销售存在巨大风险。运营商通过APP监控投诉率,单卡用户被投诉后不仅会立即封号,还可能面临每单500-2000元的罚款。测试数据显示,新卡日均外呼超过20次即可能触发风控机制。
三、自动续费与解约障碍
超过60%的投诉案例涉及自动续费陷阱,部分电销卡合约包含隐蔽条款:①合约期自动延长1年 ②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50%费用 ③退订需通过指定渠道申请。有用户因未及时取消服务,被连续扣费36个月。
四、模糊条款与投诉隐患
运营商通过三种话术规避责任:①将“永久优惠”标注为“阶段性活动” ②在合同附件中设置单方解约权 ③将高频呼叫定义为“异常使用”。数据显示,83%的封卡案例源于客户投诉,其中冒充公检法等话术违规占67%。
选择电销卡时应要求运营商提供完整的费用清单与封号赔偿条款,重点核查自动续费规则、外呼频次限制及投诉处理机制。建议优先选择支持按日结算、提供通话数据分析服务的正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