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质审查陷阱
选择电销卡供应商时需重点核查营业执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警惕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的「三无」代理商,这些渠道常存在伪造授权证书、虚假承诺高频外呼不封号等欺诈行为。
二、资费套餐陷阱
低价套餐往往暗藏多重收费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 隐性收费:激活费、号码管理费、高频呼叫附加费
- 计费陷阱:标注「1000分钟/月」实际限制单日通话时长
- 自动续费:未提前告知的自动续约条款和高额解约金
三、法律风险陷阱
使用个人身份证办理企业用卡存在重大隐患:若电销公司涉及电话诈骗,办卡人可能被认定为共犯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居民身份证法》,出借身份证办理业务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征信黑名单等后果。
四、封号机制陷阱
运营商对电销卡实施三重封号机制:
- 高频外呼触发:新卡日拨20通即可能被封停
- 客户投诉封号:单次有效投诉可直接冻结号码
- 话术违规封号:涉及敏感词或冒充身份立即封卡
五、售后保障陷阱
劣质供应商常存在售后缺失问题:封号后不履行换号承诺、拒绝提供注销所需的公司证明材料。建议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7×24小时技术支持响应条款,并要求提供测试卡验证服务稳定性。
办理电销卡需建立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选择运营商白名单报备号码、采用AXB中间号技术、建立客户号码过滤机制。企业应优先考虑具有动态号码池技术方案的正规服务商,从根本上规避法律和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