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续费陷阱
多数免费套餐在试用期结束后会默认开启自动续费功能,运营商通过用户首次激活时签订的电子协议,在第四个月自动扣除全额月租费用。部分案例显示,合约条款中常包含最低消费期限限制,用户需使用满12个月才能注销。
典型收费模式包括:
- 试用期后自动升级为高资费套餐
- 预存话费抵扣机制失效
- 未消费余额不予退还
服务功能限制
免费期间宣称的「无限流量」往往存在限速阈值,超过特定用量后网速将降至128Kbps以下。部分运营商更会对通话功能进行限制,仅开放定向接听服务。
项目 | 试用期 | 正式期 |
---|---|---|
流量速度 | 500Mbps | 3Mbps |
通话范围 | 全国通话 | 本地通话 |
身份信息安全风险
办理过程中需提交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及人脸识别信息,存在以下隐患:
- 信息二次转卖给第三方机构
- 未注销的号码被回收再利用
- 电子签名被用于其他业务授权
隐藏附加费用
套餐细则中常包含多项隐性收费:
- 号码保号费(5元/月)
- 彩铃服务费(8元/月)
- 定向流量包(自动叠加)
部分运营商通过模糊话费抵扣规则,将预存款限定为分24个月返还。
注销障碍设置
注销流程存在三大阻碍:
- 必须回归属地营业厅办理
- 违约金条款(最高300元)
- 45天冷静期限制
运营商系统常显示「套餐合约未到期」等错误提示,需多次致电客服才能解除绑定。
消费者应仔细核查电子合约中的自动续费条款与违约金细则,办理后立即关闭非必要增值服务。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每月核查账单明细,发现异常扣费及时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