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欺诈套路
以”19元无限流量”为噱头的套餐,往往通过双重定价策略设置消费陷阱。首月优惠价结束后,月租会逐步上涨至29元、39元甚至更高。部分商家采用”基础套餐+返费优惠”的复杂计算方式,实际需要用户每年重复参加返费活动才能维持低价,操作繁琐且稳定性差。
二、流量限制陷阱
所谓”无限流量”存在多重限制:
- 达量限速:超过20-40G后网速降至3G水平
- 时段限制:高峰期自动限速或禁止使用
- 虚标流量:后台修改计费比例导致实际用量虚高
三、合约捆绑风险
隐藏的合约条款包含三大陷阱:
- 强制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
- 提前解约收取高额违约金(通常为剩余费用50%)
- 自动续费条款默认开启
四、虚假宣传手段
不法商家通过文字游戏实施欺诈:
- 将定向流量包装成通用流量
- 使用”终身套餐”等模糊承诺
- 伪造运营商官方授权标识
五、物联卡冒充乱象
部分鬼卡实为物联网卡改装的非正规产品,存在三大风险:
- 信号不稳定且网速受限
- 商家可远程停卡或修改套餐
- 无法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
消费者需警惕”低价不限量”的营销话术,办理前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核实套餐细则,特别注意合约期限、流量类型(通用/定向)、限速阈值等核心条款。建议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