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价格波动陷阱
市场上宣传的19元长期套餐往往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多数套餐在首月优惠期结束后,月租会逐步上涨至29元或更高,这种”价格阶梯”模式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以电信沧光卡为例,前5个月19元月租看似优惠,但从第6个月开始即上调至29元,第28个月恢复原价39元。
使用周期 | 月租价格 |
---|---|
1-5个月 | 19元 |
6-25个月 | 29元 |
28个月后 | 39元 |
二、返费机制的限制条件
返费优惠往往附加严苛条件:
- 需保持号码正常使用状态,停机即终止返费
- 返费周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
- 需每月完成指定消费额度
部分用户反映,返费操作需通过短信链接完成充值,流程复杂且存在失效风险。更有套餐将返费与增值服务绑定,实际成本远超宣传价格。
三、附加服务的隐性开通
隐性消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 IPTV等增值服务自动续费
- 副卡/云盘等未明示收费项目
- 套餐恢复原价未提前通知
有用户投诉称,未主动开通的19元音乐服务通过电视端直接扣费,且无二次验证流程。运营商往往将此类收费项目默认关联话费支付,用户需定期检查账单明细才能发现异常。
四、合规使用建议
为避免消费陷阱,建议用户:
- 通过电信官方APP核查已订购服务
- 关注套餐优惠有效期及续约政策
- 定期查询话费账单异常项目
- 保留业务办理凭证及通话录音
选择套餐时应重点确认合约期限、恢复原价规则等核心条款,警惕”长期优惠”等模糊表述。
电信低月租套餐存在价格波动、附加条款、隐性开通三重风险。消费者需提高警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套餐细则,定期检查消费明细,必要时可向12315等监管平台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