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用陷阱:虚假低价与隐藏扣费
多数19元套餐宣传存在价格欺诈,首年折扣价后自动恢复原价,部分套餐要求激活时必须充值100元以上才可享受优惠。隐性收费包含开卡费、物流费及自动续订的附加流量包,有用户反映实际月支出可达标称价格的2-3倍。
- 首次充值50元送120元:本金立即到账,赠送金额分12个月返还
- 激活后强制收取”服务保障金”:金额10-30元不等
二、流量虚标:定向与通用的文字游戏
标称180G的套餐中,通用流量占比不足20%,例如某套餐实际全国通用流量仅30G,其余150G限定于特定视频平台。超过阈值后网速可能降至128kbps,实测加载网页需要15秒以上。
- 定向流量限制:仅限指定APP且限制视频清晰度
- 省内/全国流量混用:跨省使用需额外付费
三、合约限制:违约金与期限捆绑
86%的优惠套餐附带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费用总额的30%作为违约金。更隐蔽的套餐限制包括:
- 合约期内禁止降档套餐
- 停机超过15天自动扣费
- 套餐变更需重新签订合约
四、渠道风险:物联卡冒充正规套餐
非官方渠道销售的”纯流量卡”中,62%为物联卡改装,存在功能缺失和突然失效风险。这些卡片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 无11位手机号码:仅显示物联设备编码
- 专属充值通道:二次充值必须通过特定链接
- 有效期异常:使用3-6个月后自动锁卡
消费提示
办理时应要求工作人员书面标注通用流量占比,通过运营商官方APP验证套餐详情。建议优先选择可提供完整三网通话功能、具备明确退出机制的正规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