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价套餐的价格陷阱
标榜19元的月租套餐常通过首年折扣价吸引用户,实际次年自动涨至39元/月且合约期长达2年。部分商家以返费为诱饵,但停机或欠费即停止返现,甚至要求首充100元才能激活优惠。
二、流量限制的文字游戏
宣传中的「180G流量」通常包含隐性拆分:
- 通用流量仅占30G-50G,其余为抖音/B站等定向流量
- 视频清晰度可能被限制,超清需购买提速包
- 无限流量实为达量降速,高峰时段网速降至1Mbps
三、合约条款的隐藏风险
低价套餐常伴随严苛合约条款:
- 合约期内不可降档套餐或携号转网
- 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赔偿金,最高达原价3倍
- 自动续费默认开启,需手动关闭防止恢复原价
四、激活与注销的附加条件
线上申请需注意:激活后半年内停机超15天将自动扣费,线下办理时未明确标注流量比例可能导致实际用量缩水30%。部分物联卡存在虚量问题,标称100G流量实际仅70G可用。
五、避坑行动指南
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
- 通过运营商APP验证套餐详情,重点查看合约期限条款
- 优先选择全国通用流量套餐,避免本地流量限制
- 保留办理凭证,激活7日内可申请无条件退卡
选择短期流量卡时应重点关注价费透明度、流量构成比例、合约解除条件三大要素。建议将主卡转为5元保号套餐,搭配正规渠道办理的纯流量卡,既保障号码安全又避免超额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