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续费与合约绑定
电信省内流量卡常以“19元月租”等低价吸引用户,但部分套餐存在自动续订附加流量包的现象。用户可能因未关闭续订功能,导致月租在数月后上涨至29元甚至更高。部分套餐要求签订12-24个月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合约期内月租自动升级
- 超出流量后高价计费
- 返费条件未明确说明
二、流量限制与限速问题
所谓“无限流量”套餐常存在隐性限制:达到阈值后网速降至1Mbps以下,高峰期体验明显下降。另有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未在宣传页显著标注,用户实际可用流量大幅缩水。
三、虚假宣传与隐藏条款
商家利用“绝版回归”“内部渠道”等话术包装已下架套餐,实际销售的可能是物联卡改装的非正规卡。部分套餐将充值本金包装进优惠活动,例如宣称“首月9元”实则需额外支付费用。
四、如何规避消费陷阱
建议消费者通过以下方式维护权益:
- 激活后立即拨打官方客服确认套餐细则
- 要求提供书面合约条款,重点查看解约条件
- 优先选择可随时更改的套餐
- 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证据
电信省内流量卡存在自动续费升级、合约限制、流量虚标等多重消费陷阱。消费者应警惕低价诱导,重点关注套餐变更自由度、违约金条款及网络覆盖情况,通过官方渠道核验信息真实性,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