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5元套餐突增19元引发不满
中国电信推出的「爽卡」套餐因月租费从宣传期的5元突增至19元,引发大规模用户投诉。根据用户反馈,该套餐初期以“无忧低消”为卖点,但在使用3个月后系统自动升级资费标准且未提前告知。部分用户账单显示,变更套餐时遭遇系统拦截,次月仍被扣除原套餐费用。
隐性收费争议:隐藏条款浮出水面
争议焦点集中在运营商未明示的附加条款:
- 套餐变更需提前15个工作日申请,否则默认延续原资费
- 宣传中未明确标注“体验期后恢复标准资费”的时效限制
- 线上注销需扣除当月整月费用,与线下营业厅规则冲突
用户维权困境:套餐变更流程受阻
多数用户在变更套餐时遭遇多重障碍:
- 线上客服以“需到归属地营业厅办理”推诋请求
- APP端最低套餐选项被隐藏,强制展示29元起套餐
- 投诉处理周期长达7-15个工作日,期间继续扣费
行业监管建议:规范电信资费透明度
针对当前争议,专家提出改进方向:
- 强制要求资费变更前72小时短信/APP弹窗通知
- 建立全国统一的线上套餐变更入口
- 将隐性条款纳入电信服务格式合同审查范围
本次资费争议暴露出电信行业在套餐设计、服务告知和投诉处理机制方面的系统性缺陷。消费者在办理套餐时应仔细核查电子协议,留存宣传页面截图,遭遇不合理扣费可通过工信部申诉平台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