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续费与合约绑定陷阱
部分19元套餐首年优惠价实际捆绑24个月合约期,次年自动涨至39元/月。合约期内强制绑定附加流量包,若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赔偿金,违约金最高可达月费5倍。运营商常将自动续订功能默认开启,用户未主动取消则持续扣费。
二、流量虚标与限速陷阱
标称180G的套餐中,通用流量仅占30G,其余150G为定向流量且限制使用平台。所谓“无限流量”实则存在隐形阈值:
- 超过20G后强制限速至1Mbps
- 视频分辨率限制在480P,超清需购买提速包
- 夜间时段(23:00-7:00)流量不计入总量
三、资费不透明与隐藏费用
费用项 | 宣传口径 | 实际规则 |
---|---|---|
激活费用 | 免费开卡 | 首充50元才享优惠 |
来电显示 | 包含在套餐内 | 单独收取6元/月 |
超量计费 | 1元/G | 按10元100M阶梯收费 |
四、注销与退换限制
合约期内禁止办理降档套餐,停机超15天仍扣全额月费。线下渠道办理的套餐常拒绝提供纸质合同,用户销户时被要求补签“违约金协议”。超过7天体验期后,即使未使用流量也拒绝退款。
五、促销活动的文字游戏
- “两年优惠期”实际从开户次月计算,首月按标准资费扣款
- “赠送120元话费”需分12个月返还,中途变更套餐即终止
- “全国通用”不包含港澳台及偏远地区
消费者需重点核查合约期限条款、流量构成明细、违约金计算方式等核心要素。建议办理时要求书面确认通用流量占比,并通过运营商官方APP实时监控套餐变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