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租恢复原价陷阱
部分套餐以“首月19元”为噱头吸引用户,实则从第6个月开始月租逐步上涨至29元甚至39元。例如某沧光卡前5个月仅需19元,但从第6个月起恢复原价,且长期合约中可能隐藏更复杂的调价规则。
二、自动续费与增值服务扣费
运营商常通过以下方式增加隐性收费:
- 电视端自动订购增值服务,无需二次验证即从话费扣款
- 免费体验期后默认开启自动续费
- 套餐外流量按5元/GB高价计费
三、流量限制与限速条款
所谓“无限流量”套餐普遍存在两种限制:
- 总量限制:155GB通用流量中包含30GB定向流量,超额后降速至1Mbps
- 区域限制:本地流量占比超60%,跨省使用需额外付费
四、合约期违约金风险
低价套餐常绑定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30%-50%的违约金。更有部分套餐限制携号转网,变相延长用户使用周期。
消费者办理套餐时应重点关注价格调整周期、流量分区规则及解约条款,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完整协议,定期核查账单明细,避免陷入“低价诱导-隐性收费-高额违约金”的连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