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虚标:200G≠全通用
电信流量卡常见的宣传套路是将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混合标注,例如标注“200G超大流量”,实际通用流量仅占30G,其余均为抖音、腾讯视频等定向流量。更有部分套餐限制视频清晰度,超清播放需额外购买提速包。
套餐类型 | 通用流量 | 定向流量 |
---|---|---|
电信180G套餐 | 30G | 150G |
常见低价套餐 | 20%以下 | 80%以上 |
避坑建议:要求客服明确通用流量占比,定向范围需查官网列表。
二、隐形扣费:低价套餐变高价陷阱
19元/月的优惠价往往暗藏三大扣费陷阱:
- 首充100元激活才能享受优惠,否则无法使用套餐
- 次年起自动涨价至39元/月,合约期长达2年
- 隐藏增值服务费,如“体验费”“加速包”等
有用户反映首月免费却扣50元“体验费”,半年内停机超15天仍扣套餐费。
三、合约期陷阱:想注销得交违约金
电信套餐合约期普遍存在两大问题:
- 未满合约期强行销户需支付剩余月份赔偿金,最高达200元
- 合约期内禁止降档套餐,部分套餐强制绑定宽带业务
典型案例显示,因搬家需销户的用户被要求支付违约金,金额高达原套餐费3倍。
四、限速缩水:高速流量变龟速
宣传的“5G畅享速率”存在三重缩水:
- 通用流量用尽后限速至1Mbps,无法观看标清视频
- 定向流量中的广告、弹幕不免流
- 高峰时段网速下降80%,实测速率不足宣传值10%
建议要求商家提供测速截图,优先选择可升级速率的套餐。
防范电信流量卡套路需做到三查三问:查合约期限、查通用流量比例、查限速阈值;问违约金标准、问定向范围、问资费有效期。优先选择无合约期套餐,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激活后立即登录APP核对套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