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租费隐性上涨
多数19元套餐实际为短期促销价,首年折扣后次年自动上调至29-39元/月。有用户发现使用半年后,月租已超出宣传价格50%以上。运营商通常将长期资费方案隐藏在二级页面,仅突出显示首年优惠价格。
定向流量误导
标称180G流量套餐中,通用流量可能仅占20%:
- 定向流量限定特定APP(如抖音/B站)
- 视频清晰度限制需额外付费解锁
- 本地流量与全国流量混标
实际可用流量往往不足宣传值的30%。
自动续费陷阱
- 首充100元激活优惠的条款中暗含自动续费协议
- 停机超过15天仍扣除当月套餐费
- 流量包自动叠加计费(如1元/800MB日包)
72%的投诉涉及未经明确同意的自动扣费项目。
解约违约金
两年合约期内解约需支付:
- 剩余月份套餐费差额
- 设备补贴费用(隐含在套餐中)
- 违约金(月租费3-5倍)
有用户反映提前解约实际支付费用达原套餐总价80%。
限速限流量
所谓”无限流量”实际存在双重限制:
套餐类型 | 限速阈值 | 限速后网速 |
---|---|---|
19元套餐 | 30GB | ≤128Kbps |
39元套餐 | 100GB | ≤1Mbps |
超过阈值后网速降低98%,基本无法正常使用。
消费者需重点核查套餐详情页的4项核心要素:资费有效期、流量类型占比、合约期限说明、解约条款细则。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