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合约流量包促销暗藏的五大消费陷阱
一、合约期与违约金陷阱
部分流量包以“赠送双倍流量”等宣传语吸引用户,但实际包含长达6-24个月的合约期。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协议后,若提前解约需支付“月费×使用月份”的高额违约金。更有套餐将赠送流量拆分至次月发放,形成隐性绑定关系。
二、流量抵扣顺序陷阱
运营商系统默认优先扣除短期流量包,导致长期有效的通用流量过期失效。例如用户购买的40G结转流量包,因系统优先扣除当月生效的小额流量包,最终未使用便直接清零。
三、自动续费陷阱
“当月生效、不自动续订”的承诺常沦为文字游戏。部分套餐在用户未主动取消的情况下,次月自动续订且无法退订已生效服务。更有客服以“合规”为由拒绝终止,仅允许取消后续月份续订。
四、定向流量虚标陷阱
宣传中标注的180G大流量,实际通用流量占比不足20%,其余均为抖音、腾讯系等定向流量。部分套餐甚至限制视频清晰度,需额外购买提速包才能正常使用。
五、注销与降档限制
合约期内禁止办理销户、携号转网及套餐降档,强行解约需赔付剩余月份全额费用。更有运营商在未告知的情况下,擅自添加宽带拆机限制条款,并以“系统已迁移”为由拒绝合理注销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