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捆绑与违约金陷阱
所谓赠送的电信卡往往需要签订1-3年合约,期间禁止销号或更换套餐。某消费者因提前解约被要求支付450元违约金,而合约内容在办理时未明确告知。主要陷阱包括:
- 最低消费强制捆绑(如每月88元套餐)
- 禁止携号转网或降档资费
- 违约金高达设备标价的30%
二、预存话费返还套路
太原警方破获的诈骗案显示,2900元预存话费承诺分4年返还,实则仅返还2个月后便断供。这类骗局的典型特征包括:
宣传口径 | 实际执行 |
---|---|
每月返61元 | 仅前3个月到账 |
预存100返800 | 分24期返还 |
三、身份信息盗用风险
办理过程中需提交身份证照片、人脸识别等敏感信息,已出现被用于非法注册网贷的案例。某离职员工李某利用客户信任,伪造通信公司活动诈骗数十万元。
四、虚假宣传案例解析
杭州消费者因获赠手机卡导致宽带套餐被篡改,年费上涨110元。诈骗团伙惯用话术包括:
- 冒充三大运营商官方活动
- 承诺稀缺靓号或独家优惠
- 使用专业话术培训员工
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网核实活动真实性,拒绝非授权渠道办理。办理时需着重核查合约期、违约金条款及个人信息使用范围,发现异常扣费立即向工信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