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制绑定与隐藏收费
电信副卡常被作为捆绑销售的强制消费项目,例如用户在办理宽带时被要求必须开通副卡,甚至未经明确告知即默认绑定。部分未激活或长期未使用的副卡仍按月收取固定费用,有用户发现两年间为未使用的副卡支付了240元。
- 彩铃费:每张副卡每月收取6元
- 云盘服务费:每月10元隐性扣除
- 宽带调速费:包含在基础套餐中未告知
二、流量共享陷阱
主副卡流量使用规则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部分主卡购买的专属流量包无法共享给副卡,导致副卡超额扣费。更隐蔽的是,用户为副卡单独购买的流量包可能被主卡优先消耗,例如有用户专门为副卡开通的10G流量包,实际被主卡提前耗尽。
三、注销困难与违约金
注销副卡常被设置多重障碍,包括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15元/月×使用月数)、强制绑定优惠协议期等。有用户办理次日申请注销即遭拒,运营商以「需等待2-3个月」为由拖延办理。
- 使用12个月:15×12=180元
- 使用24个月:15×24=360元
- 协议期内提前解约:需补缴全部优惠差额
四、套餐变更暗藏涨价
套餐到期后自动升级资费标准,例如129元套餐到期后默认包含的副卡数量减少,超出部分按10元/张收费,用户连续两年多缴240元后才察觉。部分「19元优惠套餐」在使用数月后月租自动上涨至29元、39元。
电信主副卡套餐通过捆绑销售、规则隐瞒、账单混淆等方式构建消费陷阱,建议用户办理时要求书面协议,定期核查账单明细,对未经明示的增值服务及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