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制绑定与隐性收费
部分用户办理宽带或主卡套餐时,常被要求强制开通副卡,甚至未经明确告知即默认绑定。例如有用户办理宽带时被代理商“顺带”开通两张副卡,声称可享受优惠,实则增加隐性消费。
未激活或长期未使用的副卡仍会按月收取固定费用(如10元/月),部分用户两年间为闲置副卡支付240元而不自知。套餐中还可能隐藏彩铃费、云盘服务费等附加项目,办理时未明确说明。
二、流量共享陷阱
主卡套餐内流量常无法供副卡使用,导致副卡超支扣费。有案例显示用户因副卡流量超额被扣费,而主卡购买的流量包仅限主卡使用。
- 主卡专属流量无法共享
- 主副卡流量使用优先级混乱,临时流量包被主卡先行消耗
- 副卡数量过多影响主卡信号稳定性
三、注销障碍与高额违约金
用户尝试注销副卡时,常被要求支付违约金(如15元/月×使用月数),有用户因注销副卡被要求支付350元。部分营业厅以“未履行协议期”为由拒绝办理,或拖延注销时间。
- 违约金计算方式不透明
- 赠送流量协议捆绑长期合约
- 已销户副卡仍产生连带欠费
四、自动续费与合约限制
优惠套餐常隐藏自动续费条款,用户未及时取消将转为高价套餐。部分合约要求2年使用期,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五、虚假宣传与信息不透明
营业员常以“免费赠送”名义诱导办理副卡,实际收取月租费。套餐升级时承诺的“内部特权”事后无法兑现,且拒绝提供书面合同。部分用户办理300M宽带后发现实际网速仅有100M。
电信主副卡套餐通过强制绑定、隐性收费、流量规则模糊等手段设置消费陷阱,消费者需仔细核实协议条款,保留办理凭证,遇争议时可向工信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