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宣传与实际收费的矛盾
中国电信129元套餐在推广时普遍以”主副卡共享资源”作为核心卖点,但实际使用中频繁出现隐性收费问题。典型案例显示,用户在办理两年合约套餐时,营业厅承诺两张副卡免费共享资源,合约到期后却突然收取每月10元副卡费。更有用户反映办理时未被告知副卡存在独立套餐资费,销户后仍产生流量超支费用。
二、副卡资费规则的三种争议
收费类型 | 宣传口径 | 实际执行 |
---|---|---|
副卡功能费 | 合约期内免费 | 合约到期自动续费 |
流量共享 | 主副卡无差别 | 优先扣除共享资源 |
套餐变更 | 提前通知 | 单方面调整资费 |
具体争议表现为:(1)合约期外收费未明确告知;(2)副卡功能费减免承诺不兑现;(3)套餐变更时保留隐性收费条款。
三、流量计费机制的不透明性
虽然套餐宣传为”无限流量”,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三重收费陷阱:
- 限速阈值不明确,超量后仍产生费用
- 主副卡流量使用优先级混乱
- 销户卡号仍绑定账户扣费
有用户销户副卡两个月后,仍因该卡号流量超支导致主账户欠费停机,电信系统未发送任何预警通知。
四、消费者维权困境
投诉处理流程存在系统性缺陷,具体表现为:
- 客服解释与营业厅承诺矛盾
- 费用追溯仅限三个月
- 协议条款查阅需先同意变更
典型案例显示,用户要求取消副卡增值业务时,被强制要求接受新收费条款,否则不予办理销户。
电信129套餐副卡收费争议本质源于资费规则披露不完整、系统扣费逻辑不透明、合约变更告知不到位三大症结。消费者需特别注意合约有效期、副卡独立资费、流量计费规则等关键条款,保留书面协议作为维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