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费用与价格不透明
电信0月租卡常以”零月租”为卖点吸引用户,但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隐藏收费。例如部分卡片需支付激活费用,且未明确告知最低消费门槛,即使用户未使用任何服务仍需扣款。更有用户反映在注销时被收取”违约金”,而相关条款在购买时并未公示。
- 激活费用:首次使用需缴纳30-100元不等的开通费
- 附加扣款:云盘、副卡等非必要服务被默认开通收费
- 账单陷阱:套餐减免承诺与实际扣费金额不符
二、流量限制与虚假宣传
所谓”无限流量”往往伴随隐性限制,用户实际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有案例显示,当流量使用超过20GB后,网速会降至无法正常使用的水平。另有物联卡用户遭遇流量异常消耗,被迫购买高价流量包维持服务。
- 限速阈值:多数卡片在15-30GB区间启动限速机制
- 区域限制: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差导致卡片失效
- 时段限定:夜间流量与日间流量分开计算
三、服务质量与合约陷阱
用户投诉主要集中在网络质量差、客服推诿责任等方面。部分0月租卡使用二级运营商网络,出现信号不稳定、断网等问题。更有营业厅通过赠送礼品诱导用户签订长期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合约期限:最低12个月起,违约金达套餐费200%
- 自动续费:未明确提示的续约条款导致持续扣费
- 维权困难:电话录音等证据不被运营商承认
电信0月租卡频遭投诉的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消费陷阱。建议消费者在办理前核实合同细则,保留书面证据,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护权益。监管部门需加强资费公示审查,建立快速纠纷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