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返还规则不透明
部分商家宣传“每月返话费”,但未明确返还流程。消费者需主动联系客服申报才能获得返现,且返还金额可能随时间缩水。例如,有用户反馈前三个月返40元,后期降至30元,需反复交涉并保存聊天记录作为凭证。
二、返还周期暗藏限制
宣传中的返现周期常存在隐藏限制:
- 返现有效期仅1年,到期后不再续返
- 需连续使用6个月以上才能获得全额返现
- 返现延迟发放,部分商家要求5个月后统一返还
三、活动终止条款模糊
多数返现活动标注“运营商政策变动可单方面终止”,有消费者遭遇开卡后被告知活动停止,需重新注销开卡,导致实际月租高于宣传承诺。
四、自动续费陷阱
低价套餐常绑定自动续费协议:
- 首月0元或9元为体验价,次月起恢复原价29-39元
- 未明确告知合约期,提前销号需支付违约金
五、维权困难与平台责任
商家关店跑路后,平台多以“交易价格0元”“无法联系卖家”为由拒绝赔偿。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投诉中62%因证据不足被驳回。
消费者应要求商家提供书面协议,核实运营商官方套餐内容,避免轻信“永久返现”宣传。建议优先选择三大运营商官方店铺,保留完整的聊天记录和支付凭证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