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月租的隐藏涨价陷阱
市场上常见的19元/29元低价套餐,往往通过首年折扣价吸引用户,实则次年恢复39-59元原价。部分商家要求用户通过”好评返话费”或”充值返费”才能延续优惠,操作复杂且存在违约风险。
宣传价 | 合约期 | 实际月均成本 |
---|---|---|
19元/月 | 12个月 | 首年19元,次年39元 |
29.9元/月 | 6个月 | 前半年29元,后续59元 |
避坑建议:
- 要求商家出示完整资费表,确认原价与优惠期限
- 警惕包含小数点的价格(如19.9元)
二、流量虚标与使用限制
宣传中”100G大流量”实际由70%定向流量和30%闲时流量构成。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闲时流量多在0:00-8:00生效,实际可用流量可能不足标称值的10%。
典型案例:
- 短视频定向流量不包含直播功能
- 通用流量超出后按5元/GB计费
三、合约期与违约金套路
部分套餐要求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赔付已享优惠的50%作为违约金。更有套餐要求必须到归属地营业厅办理销户,异地用户维权困难。
四、限速规则与附加扣费
80G/135G大流量套餐普遍存在限速机制:
- 达量降速至1Mbps(实际网速约128KB/s)
- 赠送流量包到期后自动续订(月费9元起)
五、物联卡冒充正规流量卡
10位物联卡冒充11位手机号卡销售,存在流量虚标、无通话功能、运营商随时停卡等风险。该类卡多通过非官方渠道销售,售后维权困难。
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激活后立即登录官方APP核验套餐详情。重点关注资费有效期、流量类型划分、解约条款三项核心要素,必要时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