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主体与流量服务定义
购销合同应明确标注甲乙双方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址及联系方式。服务定义需具体说明流量卡类型(如物联网卡/个人用卡)、基础流量额度(如月均50GB)、超额计费规则等核心要素。
项目 | 约定内容 |
---|---|
流量上限 | 单卡每月≤100GB |
超额计费 | 0.1元/MB自动扣费 |
二、流量上限的界定与计量方式
合同需明确以下计量标准:
- 计费周期:自然月或自定义周期起止时间
- 数据采集:运营商官方系统记录为基准
- 延迟处理:网络延迟导致的数据误差补偿规则
建议采用双系统校验机制,同时对接运营商API和乙方自建监控平台,确保数据透明度。
三、责任划分与违约处理机制
违约责任条款应包含以下要素:
- 超额使用:甲方未及时关停服务的赔偿标准
- 计量错误:乙方系统故障的退费计算方式
- 恶意套取:用户违规使用的连带责任认定
建议设置阶梯式违约金,如首次违约按超额流量费用的30%赔付,累计违约则提高至50%。
四、技术支持与争议解决路径
明确双方技术对接要求:
- 实时数据接口:每日至少3次数据同步
- 异常响应: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争议解决建议采用「协商→第三方审计→诉讼」三级处理机制,约定审计机构资质及诉讼管辖地。
通过四层约束机制构建完整的责任体系:基础定义明确服务边界,计量规则保障数据公正,违约责任强化履约意识,技术保障提升争议处理效率。建议参考工信部《物联网卡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合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