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充值后无法使用的骗局
2024年哈尔滨张女士在直播间以0.98元购买“中国移动官方手机卡”,扫码充值100元后仍无法使用流量。客服要求继续充值,最终店铺下架失联,维权无门。类似案例中,陈某激活的“19元185G”流量卡,实际月费逐月递增且需跨省销户,商家卷款跑路。
四大常见套路解析
- 价格欺诈:首月免费、次月阶梯涨价,实际年费超广告3倍
- 预充陷阱:诱导多次充值,利用伪造运营商界面骗取信任
- 服务限制:异地销户、协议期违约金等隐形条款
- 虚假宣传:号称“无限流量”却限速,实际流量缩水50%以上
防骗指南与消费建议
- 核实运营商授权:通过官方APP验证套餐真实性
- 警惕超低价套餐:低于29元/月的长期套餐多为虚假宣传
- 拒绝预充值要求:充值前确认可随时退费
- 留存交易凭证:保存直播录屏、聊天记录等证据
特征 | 正规套餐 | 诈骗套餐 |
---|---|---|
价格范围 | ≥29元/月 | ≤19.9元/月 |
合约期限 | 明确标注年限 | 模糊表述“长期” |
低价流量卡骗局通过价格锚定效应诱导消费,利用预充值、协议期限制和虚假广告实施连环欺诈。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业务,对“超低价”“无限流量”等宣传保持警惕,遭遇侵权时及时通过12315平台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