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与实际流量不符
部分商家以「无限流量」「9.9元100G」等标语吸引消费者,实际使用中存在三大欺诈行为:
- 虚标流量:宣传的通用流量中混入仅限特定APP使用的定向流量
- 限速规则:超出阈值后网速降至2G水平,无法正常使用
- 优惠期限:低价套餐仅首月有效,次月起恢复原价
二、隐形收费项目暗藏玄机
激活使用后可能产生以下额外费用:
- 卡板费:部分商家收取20-50元不等的制卡费用
- 服务费:每月收取3-8元「账户管理费」
- 国际漫游费:未关闭功能时自动产生境外流量费
三、归属地限制产生额外费用
特殊归属地卡可能造成:
- 异地补卡需支付20-50元快递费
- 跨省使用产生漫游费
- 优惠活动仅限归属地参与
四、合约期陷阱与违约金风险
强制绑定12-24个月合约期包含以下风险:
- 提前注销需支付剩余月份30%违约金
- 套餐升级受限,无法更换低价套餐
- 合约到期自动续约高价套餐
五、预存话费难退还
商家要求的预存费用存在三类问题:
- 首充金额仅能分月返还
- 余额不能转移至其他号码
- 停用后剩余话费不予退款
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购卡,仔细核对合同条款,特别关注流量构成、费用明细、合约期限等关键信息。建议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证据,遇到异常扣费立即向工信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