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充优惠陷阱解析
商家常以“充100返120”等形式吸引用户首充,但返现话费通常分12-24个月返还,中途停机或销户将导致剩余金额失效。例如某电信卡首月免费,实际优惠仅限前2年,后期月租将恢复至59元/月。
- 返现分期:充值金额按月返还,绑定长期合约
- 首月免费:次月起恢复原价,叠加基础费用
二、合约期与月费上涨套路
超低价套餐往往附带12-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违约金。部分宣传“长期套餐”实际存在隐性涨价条款,如某联通卡前6个月19元/月,第7个月起自动调整为39元/月。
三、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混淆
40G流量套餐可能包含30G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商家常将两者混合宣传,用户实际可用通用流量严重缩水。例如某移动卡标称80G流量,实际通用流量仅10G。
四、隐形费用叠加扣费
激活费、服务费、流量超额费等隐性支出可能使实际支出翻倍。某广电卡宣传19元/月,实际需支付:
- 开卡费:50元(一次性)
- 流量超额:3元/GB(超出套餐部分)
- 短信功能费:5元/月(默认开通)
办理流量卡应重点关注:优惠有效期、通用流量占比、合约期限制、返现规则四个维度,要求商家提供加盖公章的资费说明。建议选择支持自主激活、无合约期的正规运营商官方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