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合约期陷阱
部分流量卡标注「无合约期」,实际需绑定12-24个月隐性合约。用户在优惠期结束后注销时,需支付高额违约金,典型案例显示违约金可能达到原月租的150%。
- 典型话术:「首月0元」实际第二个月月租涨至39元
- 防坑策略:要求提供书面合约条款,优先选择合约期≤6个月的套餐
优惠期缩水套路
运营商通过首充返现实现低价月租,但优惠期结束后费用翻倍。2024年用户投诉数据显示,67%涉及优惠期虚假宣传。
宣传月租 | 实际月租 | 优惠期 |
---|---|---|
19元 | 59元 | 6个月 |
29元 | 89元 | 12个月 |
流量虚标与限速
200G流量套餐可能包含70%定向流量,实际通用流量仅60G。超量后网速限制至1Mbps,需额外购买加速包。
- 确认通用流量占比>70%
- 要求提供流量明细截图
- 验证限速阈值与恢复机制
定向流量文字游戏
运营商将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捆绑宣传,40G套餐中30G仅限特定APP使用。用户实际可用流量大幅缩水,需特别关注流量类型说明。
- 典型场景:抖音定向流量不可用于直播
- 防坑要点:要求明确各类型流量占比
首月免费连环扣
「首月免费」套餐可能绑定自动续费协议,次月起收取高额月租。部分案例显示用户被连续扣费6个月后才察觉异常。
- 验证取消协议的有效渠道
- 确认免费期流量是否足额
- 检查是否存在叠加套餐
选择流量卡时应重点核查合约条款、流量构成与费用结构,警惕带有小数点的月租报价。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要求提供完整的电子协议,并定期查询消费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