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卡行动背景与政策解读
自2020年国务院启动全国“断卡”行动以来,针对非法买卖电话卡、物联网卡等行为已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当前专项行动重点聚焦三大领域:
- 打击非法开办贩卖“两卡”产业链
- 建立通信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 构建多部门联防联控治理格局
2023年《依法清理整治通告》明确要求电信企业实施“二次实人认证”,对高风险卡类实行熔断机制,标志着管控措施进入精准化阶段。
二、实名制全流程管控机制
运营商现阶段执行四级认证体系:
- 首次开卡核验身份证件与生物特征
- 高风险卡类触发24小时复核机制
- 线上认证需留存朗读风险告知视频
- 企业级用户提交工商登记材料
特别针对物联网卡建立差异化管理标准,包括自动注销规则(停机三个月强制销户)和企业主体备案制度。
三、涉诈风险防控策略
个人用户应重点防范的三大陷阱:
- 虚假宣传的“无限流量”套餐存在速率限制
- 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的混用误导
- 低价卡暗藏激活费与服务费
企业端防控要求包括建立异常流量监测系统,对单卡月流量超500GB的物联网设备启动自动锁卡程序,并向公安机关推送预警信息。
四、物联网卡专项清理指南
根据2025年最新规范,企业用户需按以下流程完成存量卡清理:
- 登录运营商管理平台导出设备清单
- 核对在网设备与物理终端对应关系
- 提交未使用卡片的批量注销申请
- 留存三年内的用卡轨迹记录
个人用户解除物联网卡绑定需提供原始采购凭证,并通过视频客服完成身份核验,整个流程不超过3个工作日。
断卡行动已形成“技术防控+制度约束+法律惩戒”的三维治理体系,建议用户定期通过工信部反诈大数据平台核验名下卡证状态,企业应每季度开展物联网设备清查,共同维护数字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