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联卡冒充正规流量卡
部分商家通过10位物联卡(ICCID编码)冒充11位手机号的正规流量卡,此类卡片存在三大核心问题:
- 无法登录运营商官方APP查询套餐详情
- 实际可用流量仅为标称值的30%-50%
- 超出套餐后网速降至2G水平(128Kbps以下)
鉴别方法需核查号码位数,并要求提供运营商官方入网协议。
二、优惠期价格陷阱解析
2025年常见资费欺诈手段中,优惠期条款隐藏三大风险:
- 前3个月19元套餐自动转为59元/月资费
- 首月免费仅限当月最后5天办理生效
- 续约优惠需额外支付20元服务费
建议优先选择电信TL卡等支持2年优惠期自动续约的产品。
三、流量虚标与限速套路
标称200G流量套餐可能包含以下水分:
- 定向流量占比超70%(仅限特定APP使用)
- 广告、弹幕等数据消耗不计入免流范围
- 达量限速阈值低至20-40G
消费者应明确要求商家提供通用流量占比说明。
四、隐藏收费项目全披露
资费协议中易被忽略的附加费用包含:
- 6元/月的号码保号费(强制收取)
- 15元/次的套餐变更服务费
- 预存话费抵扣限制(仅限主套餐使用)
激活后需立即登录运营商APP核查增值业务列表。
选择流量卡时应坚持三原则:验证号码位数、确认通用流量占比、核查协议优惠期限。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警惕第三方平台的超低价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