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标流量的文字游戏
商家常将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混合标注,例如宣称「200G流量」的套餐中,实际通用流量仅占25%,剩余均为指定APP的定向流量。部分广告弹幕、应用内推送等操作并不包含在免流范围内。
- 要求客服提供通用/定向流量具体占比
- 查看免流范围是否包含广告加载
- 优先选择通用流量占比超60%的套餐
二、隐藏费用的连环陷阱
低价套餐常包含多重附加收费:
- 首月优惠后月租自动上涨(如9.9元→39元)
- 强制开通增值服务(来电显示/云盘会员)
- 快递到付收取开卡费(10-30元不等)
建议办理前要求商家提供完整资费说明,重点核查「优惠期」「自动续费」等条款。
三、虚假优惠的甜蜜谎言
「预存返现」「首充送流量」等促销活动存在三大风险:
- 返现金额需分24个月到账
- 赠送流量仅限当月有效
- 合约期内不可更改套餐
警惕包含小数点资费的套餐(如19.9元/月),此类多为物联卡改造产品,后期可能断网跑路。
四、限速降速的隐性条款
超80%的「不限量」套餐存在达量限速机制:
- 40G后降为1Mbps(无法观看视频)
- 100G后限制为128Kbps(仅支持文字聊天)
- 恢复网速需购买加速包(5元/GB)
办理前需明确写入合同的限速条款,优先选择标注「全程不限速」的套餐。
选择流量卡时应坚持「三查原则」:查运营商授权资质、查用户真实评价、查工信部备案信息。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激活后立即登录掌上营业厅验证套餐详情,发现不符情况可在15日内申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