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套餐的流量陷阱
不法商家常以“200G超大流量”为噱头吸引用户,实则通过混用定向流量与通用流量实施欺诈。例如标注的200G流量中,仅50G为通用流量,其余150G限定为抖音、爱奇艺等特定APP使用,且广告弹幕等消耗不计入免流范围。
流量类型 | 实际占比 |
---|---|
通用流量 | 25% |
定向流量 | 75% |
预充话费的连环套路
近期出现新型诈骗手段,要求用户预充200-500元话费激活“优惠套餐”,实则通过以下步骤实施套现:
- 伪造运营商审核失败通知,诱导用户更换高价套餐
- 以返还话费为由要求用户多次充值
- 通过物联网卡二次扣费转移资金
此类骗局多通过第三方平台实施,用户充值后无法在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到对应金额。
合约期与违约金陷阱
低价套餐常隐藏强制性合约条款,包括:
- 最低12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30%-50%违约金
- 自动续约条款,优惠期满后自动转为高价套餐
- 捆绑增值服务,如默认开通视频会员等收费项目
防骗验证指南
建议通过三重验证保障权益:
- 拨打运营商官方客服核实套餐详情
- 登录掌上营业厅检查套餐有效期
- 要求商家提供加盖公章的电子协议
特别注意11位号码卡与13位物联网卡的区别,后者无法享受正规客户服务。
消费者应警惕“超低月租”“无限流量”等宣传话术,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套餐。办理过程中需重点核查流量类型构成、合约期限、增值服务等关键条款,避免陷入预充话费及长期合约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