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虚假无限流量的美丽谎言
运营商常以“无限流量”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但实际超过阈值后网速会骤降至1Mbps以下,甚至出现无法加载网页的情况。例如某套餐标注“无限使用”,但达40GB后网速限制为128kbps,基本失去实用价值。
陷阱二:定向流量的应用限制
定向流量存在三大限制:
- 仅限特定APP使用(如抖音、微信),广告弹幕不免流
- 使用时段限制(如夜间专属流量)
- 流量计算方式不透明(部分运营商扣除双倍流量)
陷阱三:自动续费的无形枷锁
默认开通的自动续费功能存在双重风险:
- 优惠期结束后自动恢复原价(如9.9元变49元)
- 退订流程复杂需支付违约金(最高达月租20倍)
陷阱四:隐藏费用的连环计
费用类型 | 平均金额 | 出现频率 |
---|---|---|
开卡费 | 10-30元 | 78%套餐 |
首月月租 | 双倍扣除 | 63%套餐 |
流量加速包 | 5元/GB | 限速后强制购买 |
消费者应重点核查套餐的通用流量比例、合约期时长、限速阈值三项核心指标,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可查询套餐。遇到纠纷时,保留通话录音和协议截图可有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