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不法代理商常以「超低资费」「稳定不封卡」等话术吸引消费者,实际办理后却无法兑现承诺。典型案例包括以扫码抽奖为名诱导办理高价套餐,或将普通电话卡包装成「定制电销卡」收取溢价。
二、隐藏费用层层加码
常见隐藏收费项目包括:
- 激活费:部分卡片需支付50-200元不等激活费用
- 管理费:每月收取3-10元不等的账户管理费
- 违约金: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套餐费用30%-50%
三、合同条款模糊不清
部分电销卡合同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 自动续约条款未明确标注终止方式
- 封卡规则表述模糊,运营商拥有单方解释权
- 套餐内容与宣传资料存在重大差异
四、售后服务形同虚设
消费者遭遇问题时常面临:
- 客服电话长期占线或无人接听
- 故障处理周期超过7个工作日
- 投诉渠道不畅通,维权困难
防范建议
办理时应要求提供完整合同文本,核实运营商授权资质,保留支付凭证和沟通记录。建议通过工信部备案平台查询套餐真实性,优先选择支持7天无理由退订的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