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收益与生态布局的矛盾
比亚迪车机系统在两年免费流量到期后,通过强制弹窗持续推送流量套餐广告,这种设计直接关联企业增值服务收入。车载流量作为智能网联生态入口,其商业化运营已成为车企重要盈利模式,但缺乏用户退出机制的广告推送,暴露了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间的尖锐冲突。
安全与体验的平衡困境
15英寸车机屏幕弹出的广告界面不仅遮挡导航信息,强制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更在以下方面威胁驾驶安全:
- 广告持续显示12秒以上,分散驾驶员注意力
- 倒车影像等关键功能被覆盖,增加操作风险
- 系统未设置永久关闭选项,形成持续干扰
法规滞后与执行困境
我国《广告法》虽明确禁止欺骗性广告,但对车载广告的推送频次、关闭机制等缺乏具体规定。实际执法中存在两个主要障碍:
- 广告性质认定困难,企业以「服务提醒」规避监管
- 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单次最高罚款仅广告费5倍
用户选择权的技术性缺失
车机系统设计中存在明显的权利不对等:
功能项 | 用户权限 | 企业权限 |
---|---|---|
广告关闭 | 单次取消 | 永久推送 |
网络连接 | 手动切换WiFi | 强制检测流量 |
这种技术壁垒使消费者即便通过WiFi联网,仍无法避免广告骚扰。
比亚迪流量广告顽疾的本质,是智能汽车数据权益分配失衡的缩影。解决路径需包含法规细化(明确车载广告触发条件)、技术改良(设置分级提醒机制)、用户反馈渠道建设三方面。当车企将用户选择权置于商业利益之前,才能真正实现车联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