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背景与现状
校园流量卡夜间使用卡顿已成为普遍现象,数据显示晚23:00-凌晨3:00时段网络流量峰值可达6289.86GB,娱乐类应用占比超过70%。该时段同时存在基站负载激增、信号衰减加剧的双重压力,导致用户体验显著下降。
二、晚高峰网络拥堵分析
网络拥塞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 并发用户数激增:宿舍区用户密度达300人/千平方米
- 带宽分配失衡:视频流媒体占用58%带宽资源
- 基站容量限制:单基站最大并发连接数约2000个
建议采取错峰使用策略,将大流量操作安排在22:00前完成。
三、信号干扰问题诊断
建筑结构对信号的影响表现为:
- 钢筋混凝土墙体造成10-15dB信号衰减
- 密集书桌摆放形成电磁屏蔽效应
- 金属床架导致多径干扰加剧
建议在宿舍走廊增设5G信号放大器,配合NSA/SA双模组网提升覆盖质量。
四、综合优化方案实施
分阶段实施方案包括:
- 设备层:升级支持5G SA独立组网的CPE设备
- 网络层:启用动态QoS策略优先保障学习流量
- 终端层:指导学生正确配置5G SA网络参数
指标 | 优化前 | 优化后 |
---|---|---|
延迟 | 85ms | ≤30ms |
丢包率 | 12% | ≤2% |
通过基站扩容、信号增强、流量调度三重措施,可降低晚高峰网络延迟63%,提升视频流畅度至1080P标准。建议同步开展用户教育,建立网络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