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收费的常见形式
运营商通过设置复杂的套餐规则,将基础服务拆分为“日租包”“增值服务”等附加项目。例如,某用户办理的38元月租套餐,实际因流量超额产生高额费用,月均支出超100元。更有甚者,部分运营商以“免费赠品”诱导用户签订合约,却未明确告知需额外支付设备费用。
二、自动续费的操作陷阱
自动续费功能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其典型操作模式包括:
- 首月优惠诱导续费:以“首月3元”吸引用户开通连续包月服务,次月起自动扣费15元
- 关闭功能仍扣费:用户王琛关闭酷喵SVIP自动续费后,仍被连续扣款三个月
- 验证身份骗局: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以取消自动扣款为由骗取银行信息
三、维权与防范策略
消费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 每月核查账单明细,发现异常扣费立即投诉
- 通过运营商APP、支付平台双重渠道关闭自动续费功能
- 保留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证据用于维权
四、行业监管现状
2025年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必须显著提示自动续费条款。但实际执行中,仍有平台通过以下方式规避监管:
- 将续费协议文字缩小至8px以下
- 设置三级页面隐藏退订入口
- 使用“银行系统升级”等话术拖延退订
当前通信服务市场仍存在资费不透明、操作不规范的顽疾。消费者需提高警惕意识,监管部门应建立自动扣费黑名单制度,强制要求运营商在扣费前72小时发送二次确认通知,从源头遏制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