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续费陷阱的常见套路
当前运营商及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以下三种自动扣费模式:
- 默认勾选续费协议:开通服务时自动勾选连续包月选项,取消入口需多层级跳转
- 模糊资费说明:以“首月0.01元”等低价诱导,次月起扣费金额上涨5倍以上
- 隐蔽扣费时间:选择凌晨4-5点执行扣款,降低用户察觉概率
近期有用户反映,某短视频平台在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每月自动扣取600元会员费,且需通过第三方验证身份才能取消。
二、资费不实的典型表现
运营商 | 宣传资费 | 实际扣费 | 时间跨度 |
---|---|---|---|
A运营商 | 58元/月 | 78元/月 | 3个月 |
B平台 | 首月3.8元 | 次月20元 | 9个月 |
中国移动用户曾遭遇第三方合作方冒充官方客服,以保留流量优惠为由诱导升级套餐,实际导致月费增加20元。
三、法律规制与消费者应对策略
- 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自动续费前5日显著提醒
- 操作建议:
- 定期检查支付平台免密支付授权
- 保留开通/取消服务的完整截图证据
- 维权路径:通过12315平台投诉或向通信管理局举报
自动续费机制的设计应当遵循《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运营商需在服务界面明确标注扣费规则与取消方式。消费者应提高对“首月优惠”“免费试用”等营销话术的警惕,定期核查账户交易明细,遇异常扣费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