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与流量限制
部分商家以“无限流量”“9.9元享3000G”等标语吸引用户,实际存在限速和虚标问题。例如,标称100G的套餐可能仅有20G有效流量,超过用量后网速会被降至无法正常使用。更有商家将全年流量包装成月均额度,如宣传“2000G年包”实为每月仅160G。
二、预存费用与跑路风险
要求用户预存金额购买套餐是常见套路,存在以下隐患:
- 商家突然关闭服务导致预存款无法追回
- 使用后期提高充值门槛,强制升级高额套餐
- 设备激活时捆绑高额首充要求,实际月费与宣传不符
三、隐形消费与价格陷阱
低价首月套餐常暗藏消费陷阱:
- 首月9.9元优惠后次月价格翻倍上涨
- 使用中收取设备升级费、流量加速费等附加费用
- 宣传三网自由切换,实际仅支持单一运营商网络
四、套餐限制与条款变更
限制类型 | 具体表现 |
---|---|
时间限制 | 仅限夜间或指定时段使用 |
应用限制 | 限制视频/直播等特定APP流量 |
有效期陷阱 | 套餐突然下架或服务终止 |
消费者应警惕“无限流量”“超低价”等宣传话术,仔细核查套餐细则,避免预存大额费用。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保留交易凭证,定期核查账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