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动续费机制暗藏风险
多家运营商存在自动续费功能异常扣费现象,以M1为例,用户在未关闭数据流量时可能同时遭遇网络中断与重复扣费。Singtel用户也反映套餐续费时存在隐性消费条款,例如附加流量包未使用时仍被扣费。主要问题包括:
- 扣费与网络服务不同步,导致用户重复购买套餐
- 账单系统异常导致月内多次扣费
- 客服处理效率低下,退款流程复杂
2. 隐藏费用与模糊条款
合约套餐常包含以下隐性收费项目:
- SIM卡注册费($10)与来电显示费($5)等固定收费
- 流量超额按每GB $10收取,且提醒延迟
- 国际通话未加IDD前缀导致资费暴涨至$3/分钟
有用户因后台应用消耗流量,单月账单竟达$305,部分运营商在套餐说明中未明确区分基础流量与附加流量包。
3. 预付卡的特殊陷阱
非合约用户使用预付卡时需注意:
- 机场免费WiFi存在二次验证陷阱,未完成验证即产生流量扣费
- 预存余额有效期限制,到期未用自动清零
- 最低消费套餐仍要求$10.8/月的停机保号费
4. 解约成本与违约金陷阱
运营商设置的解约障碍包括:
- 违约金高达$131-$326,且需额外支付押金损失
- 客服要求用户自行承担系统错误导致的重复扣费
- 虚拟运营商无实体客服,纠纷处理困难
新加坡合约套餐存在扣费机制缺陷、条款说明不透明、解约成本过高等系统性风险。建议用户优先选择短期预付卡,激活前关闭移动数据,并通过*100#等代码实时监控消费。若必须签约,应详细记录每次客服沟通内容,并定期备份账单作为维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