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话术陷阱:低价诱导办套餐
广东联通通过电话营销推广“一次性付费大流量包”,声称299元即可享受全年免月租服务,但实际办理后用户发现原套餐月租仍在正常扣除。销售人员刻意模糊流量包性质,将叠加包包装成替代性套餐,存在明显误导行为。
典型话术包括“免除全年月租费”“赠送会员权益”等,而实际办理时需支付238元开卡费,且承诺的充值返现活动未在协议中体现。更有用户反映,客服宣称“免费赠送15G流量”,但实际捆绑了12个月最低消费合约。
隐藏收费模式:协议期捆绑消费
流量包业务普遍存在三项隐性规则:
- 自动续约机制:套餐到期默认续订,需主动致电取消
- 差额补扣条款:若当月话费未达承诺金额,次月自动补扣差额
- 叠加服务费:基础套餐外强制绑定视频会员等增值服务
有用户办理40元套餐时被收取138元“会员服务费”,且无法在协议期内取消。更存在套餐说明与实际扣费金额不符的情况,如1元流量包实际扣除20元。
退订障碍:违约金成拦路虎
用户申请退订流量包时面临多重阻碍:
- 需支付未履行合约期对应违约金(通常为套餐费30%-50%)
- 线上渠道未提供退订入口,必须通过指定营业厅办理
- 客服推诿拖延,投诉处理周期超过15个工作日
有大学生投诉激活后的流量卡无法退费,且充值金额低于50元时限制基础功能使用,形成变相消费绑架。
用户应对建议
遭遇消费陷阱时可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 保存通话录音、短信凭证等电子证据
- 通过工信部申诉平台(https://dxss.miit.gov.cn)提交书面投诉
- 拨打12315要求解除不平等合约条款
建议办理套餐时要求提供完整协议文本,重点核查自动续约条款和服务期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