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长且绑定强制消费
部分巴中地区营业厅以“充话费送手机”为名,要求用户签订长达24-36个月的合约,并强制绑定高消费套餐。消费者若中途更换套餐或注销号码,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有用户因未被告知20年合约期而陷入纠纷。
- 每月最低消费100-200元
- 号码必须绑定指定手机使用
- 违约金达剩余合约期费用的50%
二、手机质量与功能受限
赠送手机多为贴牌定制机,存在预装无法卸载的软件,且硬件配置低于市场同价位产品。运营商将手机卡与设备绑定,用户更换其他手机时可能触发锁机机制。
三、预存话费返还陷阱
部分商家要求预存3000-5000元话费,但返还规则暗藏猫腻:
- 话费分36个月返还,每月仅返30元
- 未用完的预存款不退还
- 返还话费仅限指定套餐使用
四、虚假身份与诈骗风险
离职员工或第三方代理商伪造运营商身份,以“靓号办理”“特惠套餐”为由实施诈骗。巴中曾出现伪造通信公司工牌的案例,受害人转账后既未收到手机,套餐也未生效。
消费者参与此类活动时应核实商家资质、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优先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遭遇强制消费可向工信部12300投诉,预存大额话费前务必确认资金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