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手法揭秘
小象通信科技通过“首月优惠”“永久套餐”等话术吸引用户,实际执行中擅自调整资费标准。典型案例显示,用户激活时承诺的19.9元月租在次月涨至29.9元,且流量用量存在虚标现象——宣称300G套餐仅用85G即显示耗尽。更有用户发现收到的卡片与宣传套餐存在月租上涨、流量减少等实质性差异。
- 优惠期后擅自加价
- 定向流量冒充通用流量
- 隐藏有效期限制
二、退款流程设多重陷阱
公司设置“充值激活新卡才退旧款”的霸王条款,强制用户二次消费。有用户遭遇系统维护导致停卡后,被要求充值100元激活新卡方能申请旧卡298元套餐退款。退款过程中普遍存在客服失联、自动回复推诿、承诺7日退款却长期拖延等情况。
三、用户维权困境分析
消费者面临运营商与销售方互相推诿的困局:移动客服称物联网卡归属西藏分公司,西藏移动却查无此号。即便收集完整证据通过12315、工信部多渠道投诉,平均需经历20天以上协商周期,仅少数用户能获得500元以下赔偿。
四、行业监管漏洞现状
物联网卡销售尚未建立全国统一备案系统,异地经营企业可通过频繁更换注册地规避处罚。现有案例显示,同家企业可使用“深圳小象通信”“海南流量助手”等多个主体名称开展业务。监管部门对预付费消费、电子合约的审查机制存在明显滞后性。
小象流量卡纠纷暴露出物联网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建议消费者留存宣传截图、充值记录、客服对话三重证据,优先通过工信部申诉渠道维权。监管部门需建立流量套餐备案公示平台,强制企业明示资费调整规则,从源头遏制虚假宣传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