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宣传与激活差异
部分用户反映激活后套餐月租自动升级,宣传中的19元祥龙卡在实际操作中变为39元升龙卡套餐。代理商通过「首充返现」「话费补贴」等话术模糊实际资费结构,首月优惠期后资费显著上涨。更有商家以「已下架套餐复活」为噱头收取高额卡板费,用户激活后才发现套餐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
二、流量计量存疑
运营商APP显示的流量总量与宣传存在30GB以上差额,主要争议点包括:
- 定向流量未明确标注占比
- 限时流量未说明有效期
- 结转流量未计入总量统计
实际测速发现,非黄金时段连接非移动基站时网速下降50%-70%,影响流量消耗效率。
三、合约期隐性限制
套餐优惠包含以下隐性条款:
- 首充100元即默认绑定6个月合约期
- 提前注销需支付剩余补贴金额
- 套餐变更需重新计算优惠周期
部分用户因未注意「2年续约」条款,导致优惠到期后自动转为标准资费。
四、用户维权困境
投诉处理存在渠道分散、责任认定困难等问题:
- 代理商跑路导致无法追溯
- 广电与移动基站服务责任划分不清
- 线上办理缺乏纸质协议
部分用户因无法提供完整消费凭证,难以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维权。
广电祥龙卡套餐不符问题源于代理商营销乱象与运营商监管缺失的双重作用。用户办理时应重点核实:①官方资费公示文件 ②流量构成明细表 ③合约解除条款,建议通过广电自有渠道办理并保存完整通信记录。